作者:mattle
文章來源:http://www.wongyatwah.com/forum/mattle/taolunxiao11.htm
两个萧十一郎,一个是继承家族六十年的承诺,另一个也要背负护刀人的使命,两个剧本对萧的改编和激化矛盾的方式大同小异。原著里萧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浪子,浪得毫无理由,浪得天生如此。虽然书里的萧是一个“眼睛大大、络腮胡子的年轻人”,但萧体现出来的那种局外人独有的深沉和冷漠,却不是青年人的气息。而且书中的萧被几种势力追杀,在看书时总有种人到中年、捉襟见肘的压迫感。想当年古龙在写《萧十一郎》时也是人到中年,想必夹杂了很多自己的人生感悟吧。吴的感觉是一个拥有少年气质的青年,虽然他演的沧桑,但难以掩盖他本色的朝气蓬勃。而黄的剧本里干脆把萧十一郎改成了一个中年人,以贴近华哥本人的形貌,至于气质的把握,就不用mattle多说了吧,华哥在塑造人物时,从整体入手是他的拿手好戏。
至于风四娘,mattle和五陵兄的观点可是大相径庭了。不错,风四娘确实又美又辣,但她绝对不是“小”辣椒,以萧十一郎那深刻的内涵,能成为他唯一的知己的风四娘是个深谙人情世故、黑白两道通吃的老江湖,怎能是马**(sorry,忘了她个名)那种儿童式蹦蹦跳跳,间或撒撒娇的胡闹。不否认马的扮相不错,但她就象一张业余爱好者拍出的美丽相片,美得平白,而邵美琪却象一幅高手创作出的油画,深邃幽冷,冷中带艳,冰火相激,风月无边。
朱茵本人是很PP的,但她胜在精灵聪慧,五官却不完美,绝对不是沈碧君的适合人选,如果在化妆上予以一定的弥补,或许尚能有点“第一美人”的说服力。但是那造型,实在令人太失望了,朱茵比较糟糕的是头部的轮廓,上窄下尖,应该加厚两鬓才是,没想到他们反其道行之,可怜好好的一个美人又被...(也许有其他造型,可惜mattle没看见)
mattle眼中TVB比较合适的人选是张可颐(当然最合适莫过李嘉欣),向海岚五官尚称精致,但两颊如刀削,线条粗了点,还好TVB的化妆给予她的复古造型(贴近80年代的感觉)很对路。沈碧君是个大家闺秀,娇生惯养却不柔弱,向海岚的声音也是娇媚慵懒中透着骨感。只是千万别听TVB的配音,今次不知怎的,成套配音班子都大失水准,有些甚至象新加坡口音,连字都咬不准,简直不堪入耳。(也许是mattle先K了原声大餐的缘故,呵呵)
在第一部《萧十一郎》中,连城璧确实和萧十一郎平分秋色相得益彰,闪烁着不同的人性光辉,而到古龙自己匆忙赶造的狗尾《火并萧十一郎》中,他亲自颠覆了这个精华的架构,在票房的引诱下,连城璧这个和主角争夺女人的角色终于不能免俗的成为了奸诈的武林公敌。虽然《火并》是如此的不堪,但作为萧的续集,就象高鄂那四十回红楼一样,在读者心中,已经和前面不可分割。故而两套剧也不得不按照固定的脉络,将连城璧用各种理由塑造成先忠后奸。
郭耀明的外型mattle还是认为不错的,可惜剧里的造型太差。脸显得短而胖。无垢无垢,郭兄的胡子却象没剃干净,下巴黑黑脏脏的。而吴版的,感觉就是一个小坏蛋,一副“害不死你?”的样子,很单纯的坏小孩。
至于逍遥侯,和萧十一郎一样,黄版完全把吴版比下去了。以前mattle在给烨兄的水帖也提过——“那个逍遥侯蒙起一张面孔,贼忎兮兮的大笑大喊,八百辈子没尝过赢的滋味似的,看人家吴岱融多么的淡定从容尽现王者风范”。吴版坏人总是将所有的愚蠢、嚣张、狡诈摆在脸上,而且还通过台词告诉每个人“我害人,我喜欢”,这种脸谱化是吴版所有配角的死穴。
如果说,黄版还有黄日华、邵美琪、吴岱融可以挑起大梁的话,吴版可以说一个挑得起来的也没有,无论主角还是配角。一句话,姜还是老的辣。内地的武侠剧,任重道远。
说了这么多,其实吴版mattle没看完,究其原因,是——看不下去。因为太~~~幼稚了,观众不是白痴,人物哭的时候偶们看得到,不用再给他安排台词曰“我好痛苦”。
内地的古装/武侠(历史剧不算)受欢迎的有两类,一种是以《大明宫词》为代表的殿堂派,华丽场景、欧式语言、剧场效果,注重在气势磅礴的时代背景下挖掘个体的内心,李少红竭力在创造一部电视版的中国味莎士比亚戏剧,她的对白虽然深刻,但就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一样,观众听到的都是导演的心声,究竟是剧里的哪个角色说的,没人在意。
另一种就是以《还珠格格》为代表的古装青春偶像剧,穿着古装的青春男女说着无比现代的话,做着无比无聊的事,以幼稚、胡闹、恶心、甚至价值尺度与道德观念退步为标志。
两套剧一天一地,目标观众群也是两个极端,可惜跟风《大明宫词》还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就象学古龙学会三段论就似是而非,而仿金庸却无从下手一样,蜂拥而上的古装里还是格格们唱了主角。
但是格格们却不甘心,不甘心就此彻头彻尾的市场化、恶俗化。他们竭力要显出一些高雅、一些先锋,但就如同在《新女驸马》中听到“快感”这个词的不适感一样,所有此类的尝试都明显的脱节和突兀,吴版也不能幸免。
经典格格还有精通古典文学的琼瑶阿姨在撑着,虽然台词象背诗,至少恶心的方式只有一种。而吴版,一会儿安排萧十一郎大段的还珠式独白,一会儿听到沈碧君古龙式的简练,甚而又疯又傻的风四娘突然冒出一句欧式长句,还好演员懂得自己点句读,否则真担心她的肺活量吃不消。不伦不类,由此可见一斑。
[此贴子已经被橘子于2006-1-12 3:20:1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