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两个月亮。皎洁,互映,宁静致远。在这个沟通无限的世界中,我们不缺少朋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我们缺少的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此等大文人都只求一生得一知己,可见知己是何等难得,也是何等可贵?无缘求问于鲁迅先生,他是否穷尽一生实现这个愿望?只是妄自猜测,鲁迅先生的这一呼喊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渴望一种希冀,甚至我却可以感到这竟也是一种无奈一种悲凉。伟大之鲁迅先生也仅求一个知己且难以如愿。卑微如我等甚或连愿望都是奢侈的,特别在这样一个尔虞我诈,利益至上的社会。朋友、知己渐渐变成一个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个只出现在文学读本与个人想像中的词汇。在想像中,在别人构建的小说影视情节中用它不真实却也微弱的点点光亮温暖着我们日渐干涸的心灵……
朋友,两个月亮。平等真心。知己,知汝如已。拥有朋友知己,我会珍惜、会感动、会分享。就算遇不到,我也不会强求、不会沮丧。也许正因如此,朋友会不知不觉走近我。来的无声无息却历久弥新。知己朋友没有身份的限制,可以是你的同学、可以是你曾经的同事、可以是网络上一个陌生又相识的名字。总之,他应该是一个与你相识相知却毫无利害冲突的人。她可以与你有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他也可以是与你看似毫无交际却莫明知心的人。
我们在学校的时间占了人生将近四分之一,因而同学是我们第一个朋友。一起温习、一同玩耍、一块成长。在一个相对清静的未被异化的环境之下,友谊是极易发生的。但当昔日的同窗分别踏入社会,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对世界的认识,使得曾经的友谊或是渐渐被遗忘或是无疾而终。对于那些随着时间流逝而渐行渐远的昔日“朋友”,我不会感到遗憾,因为大浪淘沙之后留存下来的友谊才是更加珍贵的。那个人也才是真正的朋友。这个由同学升华为朋友的人,十几年与我相知相惜,纵使此时远隔万水千山,两颗真挚的心灵却透过越洋电话与E-MAIL邮件传递沟通相互的消息内心的牵挂永远的祝福。因为曾经是同窗三年的同学,彼此相熟,也因为相识于年少,相互支持着前进。就算是拥有不同的人生目标与际遇,彼此也会在自己的天地遥祝对方万事顺意。这份情谊,超越了时间的距离,地域的相隔,在曾经众多的同学中,得一这样的朋友知己,吾亦足矣!
同事是不能成为知己的,和同事成为朋友是许多人的大忌!同事之间有太多利害冲突,当一个利益集团被瓦解,另一个利益同 盟又会建立。但我有过一个由同事成为朋友知己的经历。这样的朋友抛开工作上的种种,单单只是个人的沟通与交流。我庆幸能有这样的朋友,但却是可遇不可求的。
还有一种朋友,也是难于交心的,那就是网上的朋友。相识于陌生的网络,彼此便会产生怀疑与不信任。所以,有人会说,网上没有真正的朋友。但我却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我的知己。我们因论谈相识,因QQ聊天相知,没有原由的互吐心事,莫明的信任让我们的心走的更近。从聊天开始,到互发短信,从聊明星到真心话。她去军训,我担心。我去上海,她牵挂。一个素未谋面的两个人竟出乎想像地比生活中最亲近的人还要亲近?我是个交朋友十分严谨的人,像这样的朋友可能只此一个吧?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真的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东西,叫缘份!但愿我们都能珍惜它。
在我的心中,朋友是最可贵的,在我的眼中,知己是最难得的。这篇文章我写的不多,也写的不好。我想可能是我和我的朋友知己还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友谊的温暖。短短的相识很难去理解友情,希望我和朋友们在未来去珍惜去感受。当然,朋友知己也未必是一生一世的,也许有的朋友仅仅会陪伴我们走过人生一小段路程,而后便各弄东西了。我想友谊在于厚度并非长度。曾经的经历,曾经的感动会值得我们一生珍藏的。
两个月亮,撑起了友情的天空。两个月亮,提醒我们世上还有另一个自己也在闪耀着光辉,映衬着星空┄┄
泉水响叮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