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琪迹-邵美琪国际影迷联盟

搜索
查看: 13988|回复: 19

[電視]《燃燒歲月》(199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8 19: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劇名】: 燃燒歲月
【英文名】:A Time of Taste
【監制】:  李國立
【演員】:  劉青雲、羅慧娟、邵美琪、邵仲衡
【集數】:20集
【首播】:1990年7月23日
【剧集介绍】:
資料來源:163“TVB明星聯盟”BBS
作 者:dongdum
鳴 謝:zhangsir打字
燒了一個世紀的《燃燒歲月》
《燃燒歲月》孕育於去年,靈感是來自一則有關譚家菜的報導。中國擁有二千年的飲食文化,食是個很好的創作題材,可是食也同時反映了中國人在過去世紀以來飽嘗過的滋味和滄桑。所以光寫食是不夠的,從一開始我們便決定替“常滿樓”炮製一份與別不同的功能表,以及寫一本不獨是講飲講食的“常滿樓”食譜。
“金台夕照”
從前做官的最懂得吃,所以玉家有個懂得吃的玉老爺。當年慈禧最寵愛的禦膳房掌案禦廚,成了劇中的蒲公公。“金台夕照”原本是一道京菜,主料是牛肉、叉燒肉和杏幹肉,也同時是劇中首五集戲的副題。“金台”原本是古代燕國在今北京所築,據說每當夕陽斜照,金台映得大地一片血紅,正好切合了劇中首五集的意境。
“儂愛他似蜜”
“常滿樓”是京菜館,所謂京菜其實大部份源于山東菜。著名的“北京填鴨”是元朝民間食譜,現已成為北京菜的招牌菜,其實京菜亦彙集了漢、滿、蒙、回、藏五族的飲食精華。常滿師成于蒲公公,而“常滿樓”的名字得以首先在上海響噹噹起來,是因為他開了一道招牌菜“他似蜜”,更是當年慈禧最愛品嘗的。這道菜亦甚得童素素偏愛,“儂愛他似蜜”便就成了常滿與素素之間的最佳注腳。
“火紅的年代”
五零年代的“常滿樓”在上海重張旗鼓,為了順應國家政策的需要而改為公私合營,以往的招徠菜式不復見,代之而起的是有魚有肉有菜的大眾包餐。不少食家望門興歎。常滿把心一橫,與一班美食家改而在家聚首,卻被組織誤以為他暗地裏搞“地下飯莊”。大躍進全民煉鋼時期,常滿樓的一鍋一勺,都積極地投入了大煉鋼的洪流。這是個全中國人民熱血沸騰的年代,這亦是個——“火紅的年代”。
“燃燒歲月”
可是常滿樓的歷史並未因此而結束。文化大革命時期,常滿樓成為工農兵進餐的大眾飯堂。當日常滿起家是靠借來的一隻十四寸鑊,今日他卻成為人民點名批評的資本家。夜闌人靜,常滿在牛棚內回首前塵,想起昔日在鄉下吃饅頭嗆死的老父、想起被餓狼啃去的年幼弟妹、想起朝鮮籍妻子的下場、想起與童素素一生聚少離多、想起常滿樓所經歷的滄桑,不禁潸然淚下,無奈何“革命無罪,造反有理”。九七年前夕的常滿樓,南移至香港。常滿早已葬身于祖國的麥田裏。可是關於他和常滿樓的故事,還是沸沸揚揚的傳了開去……
正如常滿在劇中所言——“玉家的一場大火,究竟用了文火抑或武火,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的是,《燃燒歲月》這一場火,足足燒了一個世紀才結束。>

[電視]《燃燒歲月》(1990)

[電視]《燃燒歲月》(1990)
<br/><br/><br/><br/><br/>

[電視]《燃燒歲月》(1990)

[電視]《燃燒歲月》(1990)
<br/>

[ 本帖最后由 Connie 于 2009-1-1 15:12 编辑 ]

《燃烧岁月》

《燃烧岁月》

[電視]《燃燒歲月》(1990)

[電視]《燃燒歲月》(1990)
发表于 2005-8-11 16: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拍過咁多戲架﹖
发表于 2005-10-28 22: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歌曲:天意人心--《燃烧岁月》主题曲      
歌手:蔡国权
曲:蔡国权 词:潘源良

朦胧的东方远古开始的一套
万物生于天意的国度
凡人的一生几多得到得不到
尽在天公手里操

但若天可知世间种种的苦恼
为什么不稍作点引导
为什么苍生想得的偏得不到
许多基本的美好

莫说痴与梦天不许我行半步
用我哀与怒也要奋力试比高

人间怎么猜得到天意的喜与怒
千秋兴衰如何定去路
人生总可知得到温暖给它记号
风波中觅前路

莫问知不知天公衰老不衰老
只知此生依我心去做
莫问可不可最终得到得不到
亦莫须天公赞好

自问心比天更高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9 12: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剧的插曲也很不错的。
发表于 2005-10-30 0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Connie在2005-10-29 12:47:51的发言:
这个剧的插曲也很不错的。

这个片子我没看过。你说的插曲,是不是这首呀?找得我好辛苦。


烽烟情焰--无线电视剧《燃烧岁月》插曲
作曲:蔡国权 作词:蔡国权 编曲:Joel Rasco
 
呆望叶絮片片 又再感慨万遍
曾担起苦痛去经验
而匆匆一瞥 已经是 数十年
同在乱世碰见 渡过几次巨变
燃烧中掩盖爱之焰
情于烽烟里 却不是 太缠绵
付过不悔青春 让血汗相交溅
泪水沾满了颜面
月与星挂天边 渡过千年绵绵
从没有后悔过一遍
时代静悄褪变 聚又分了又见
情于沧桑里倍坚定
情于心深处 永都是 不改变


(下载连接:http://www.maggiesiu.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98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elina3在2005-10-30 0:32:01的发言:

这个片子我没看过。你说的插曲,是不是这首呀?找得我好辛苦。

烽烟情焰--无线电视剧《燃烧岁月》插曲 作曲:蔡国权 作词:蔡国权 编曲:Joel Rasco   呆望叶絮片片 又再感慨万遍 曾担起苦痛去经验 而匆匆一瞥 已经是 数十年 同在乱世碰见 渡过几次巨变 燃烧中掩盖爱之焰 情于烽烟里 却不是 太缠绵 付过不悔青春 让血汗相交溅 泪水沾满了颜面 月与星挂天边 渡过千年绵绵 从没有后悔过一遍 时代静悄褪变 聚又分了又见 情于沧桑里倍坚定 情于心深处 永都是 不改变

對,沒錯,就是這首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大纲】:

由李国立监制,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的中篇剧《燃烧岁月》,故事是围绕主角常满(刘青云饰)的一生,由他经历民国、日本侵华、文化大革命等事故对中国人民身心所受的伤害,带出中国的沧桑动荡。

在民国六年,少年常满离开贫瘠家乡,远赴京城谋生。偶然下遇上前清掌管御厨的太监蒲公公(林尚武饰),蒲公公性格孤僻,却是烹调高手,常满跟他学艺并入玉家当下人。

玉老爷有二子,大子鸿鹄(邵仲衡饰)是大学生,对国事关心,二子年幼并有一童养媳童素素(罗慧娟饰),常满对素素心仪,唯独她锺情鸿鹄。蒲公公邂逅玉老爷之妹玉生烟(龚慈恩饰),生烟连番波折后,终跳过世人歧视与蒲公公相爱。鸿鹄眼看溥仪重登帝位,手持榴弹欲炸死张勋,失手牺牲。而玉老爷一家也被抄家,玉家失火而众人四散逃走。

在一九三七年的上海,常满在街旁摆设小菜档,偶然下重遇素素,她却已是上流社会中的交际花。玉老爷幼子鸿渐(邵仲衡饰)在玉家大火时被一神父救走往法国生活,后鸿渐回国当记者,遇上常满及素素却没法认出。朝鲜少女金英顺(邵美琪饰)流浪在中国,偶然下遇上素素并搬往满家居住。常满热烈亲近素素,她却渐并被其酷似鸿鹄的外表吸引,后素等三人相认。英顺重遇男友,在离开上海前,男友却被日军所杀,常满悉心照料。当素素染病误以为是鼠疫,常满不理一切照料,令素素感动。日本侵华,常满发现一番心血的常满楼竟是日军基地,鸿渐查出因由,欲写文发表,却给日军所捕,后鸿渐受不住折磨而屈服,常满眼睁睁看着日军进城而无计可施……

此剧主要演员分别有刘青云、罗慧娟、邵美琪、刘玉翠、邵仲衡、林尚武、龚慈恩、朱瑞棠、温双燕、陈国邦、郑伊健、陈慧仪、曾近荣、田青、黄天铎、周国麟、李文麟、麦皓为、孟丽萍、骆应钧及方晓虹等人。

【角色演绎】:
常满——刘青云饰
天性善良而乐观,凭一点小聪明及甜嘴,甚得人心。少年时机缘下遇上蒲公公,练得一手烹调技巧,后经营常满楼,经历中国动荡战乱,一生只锺情素素,却到晚年才能相聚一起。

常满(少年)——陈国邦饰
出身贫苦农家,离开老家往北京城,得蒲公公收容才免饿死街头,与素素成斗气怨家,后化敌为友更对她产生感情。


下载 (58.17 KB)
2007-11-26 14:53


金英顺——邵美琪饰

朝鲜人,内心脆弱,受不起打击。本与一班歌舞团流落中国,为等男友宁留下没跟团走,重遇男友,目睹他终于被日军所杀,更被日军桑田所**,终将桑田杀死。后嫁予常满并合力经营常满楼。


下载 (60.11 KB)
2007-11-26 14:54


童素素——罗慧娟饰
自玉家大火与众人失散后成了上海名交际花,重遇常满只觉其是粗人一名,被由法国回来的鸿渐所吸引。后见鸿渐懦弱一面失望,被常满的真情感动而发生关系。分手后她诞下一女,到年老时才能与常满相聚。

童素素(少年)——刘玉翠饰
年约十五、六岁,精乖可人,贪玩好胜但已很手段圆滑。与鸿渐有婚约关系,由于年纪关系,却只有姐弟之情。反之喜欢鸿鹄,视为偶像一样。


下载 (66.81 KB)
2007-11-26 14:54


玉鸿鹄——邵仲衡饰
温文有学识,接受新式教育,有爱国情怀,救国的理想,不惜牺牲行刺张勋,惜失败身亡。

玉鸿渐——邵仲衡分饰
鸿鹄弟,含金匙出世,玉家大火后被神父收养带回法国,长大后回国以记者身份采访,后显出懦弱一面而屈服于日军,其后为赎罪,而加入抗战行列。


下载 (56.77 KB)
2007-11-26 14:55



bUZODsmW.jpg
GaNQ13n0.jpg
iEbTYl6x.jpg
wKvTUDdL.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集介绍】:

第一幕:“金台夕照”
旁白:米家丰

第一集 七月廿三日 蒲公公暗恋生烟
常满生长于一穷乡,遇上旱灾,生活更加艰苦,满父及弟妹相继死去后,常满决到京城谋生。
玉老爷嗜食,自命为食家,经常与聂老爷、海老爷及乌老爷等试食及大谈食经,各显威风。
常满抵达京城,无家可归,欲求蒲公公收留他,蒲公公嫌他一身流氓气,未加理会。
玉老爷闻得蒲公公厨艺一流,欲聘他为家厨,蒲公公看不起玉老爷,加以拒绝。
玉生烟搬到蒲家隔邻居住,蒲公公被其美貌与气质深深吸引,暗中倾慕。
蒲公公当众被揭穿太监之身份,遭人戏弄,常满出头替蒲公公解围,蒲公公对常满却未加感激。
玉老爷为逼蒲公公就范,命令厚福火烧蒲家,刚巧蒲公公醉酒,未能逃生,幸得常满仗义相救。

第二集 七月廿四日 生烟重回玉家
玉老爷接生烟回家居住,生烟因不忘玉老爷为谋官职而嫁她入深宫一事,对玉老爷态度冷淡。
常满用计,令到蒲公公答应到玉家做家厨,而他则随蒲公公入玉家做帮工。
常满在玉家遇童素素,二人多番误会,成为欢喜冤家。鸿鹄由上海返回玉家,素素开心不已,经常缠着鸿鹄,因而冷落了鸿渐。而鹄、烟久别重逢,细诉别离境况。
蒲公公刻意烹调美食予生烟,生烟甚感满意,二人因同是来自深宫,故别有一份特殊的亲切感,二人倾谈得甚投契。

第三集 七月廿五日 蒲公公收常满为徒
玉老爷一心为生烟撮合婚事,生烟以为可觅到好归宿而满心欢喜,无奈其前朝贵人之身份,令有意者纷纷却步,生烟伤心不已,责骂蒲公公泄愤,蒲公公并不介怀,更全心全意讨生烟欢心,终令生烟重现欢颜,蒲公公开心不已。
常满趁蒲公公心情开朗,乘机向他讨教烹调知识,蒲公公亦乐意指点。
鸿鹄带陆浩然等人回家,浩然与生烟见面,互相吸引,二人有说有笑,蒲公公睹状,甚感不是味儿。
玉老爷发现有人偷盗名贵海产,蒲公公误会是常满所为,将他赶走,后查出真凶是厚福,玉老爷将他赶走,蒲公公亦找常满回玉家,并答允收他为徒。

第四集 七月廿四日 生烟自杀
浩然对生烟展开追求,带她四处游玩,生烟开心不已,对浩然更为倾慕,蒲公公睹状,黯然神伤。
素素带鸿渐上街游玩,一时大意,与鸿渐失散,素素惊恐不已,幸遇上常满,替她找回鸿渐,二人关系好转。
生烟瞒着家人,与浩然彻夜游玩,蒲公公偶然遇见,失落之余,到妓院买醉发泄一番。
生烟失身于浩然后,接到他的绝交信,生烟晴天霹雳,到学校宿命找浩然问清一切,浩然声称只是对其贵人身份感兴趣而已,生烟羞愤而去,鸿鹄怒打浩然一顿。
蒲公公心灰意冷,决离开玉家。此时,生烟受不住打击,一时想不开,吞鸦片自杀。

第五集 七月廿七日 鸿鹄牺牲
生烟被及时抢救,生命无碍,但整个人郁郁寡欢,全无生趣,蒲公公苦心开解生烟,终打动生烟,令她重现欢颜,生烟逐渐接受蒲公公,二人日益亲密,鸿鹄鼓励二人来往,玉太太则劝生烟三思,生烟矛盾不已。
张勋助溥仪重登帝位,玉老爷大为高兴,决宴请张勋庆贺。
溥仪召前朝太监再次入宫,蒲公公不愿与生烟分离,向她试探心意,欲与她远走高飞,生烟犹豫,蒲公公失望,决定再次入宫,生烟下定决心,假装投井自尽,始能与蒲公公避往远方隐居。
鸿鹄欲刺杀张勋,误中空城计,自己当场被炸死。
玉老爷误吃张勋之火鸡,被张勋下令抄斩全家,常满侥幸逃脱。

旁白:“这一场火足足烧了一日一夜,师父后来时常有提起,还打趣地说到现在也弄不清楚这一场是文火还是武火。”

第二幕侬爱他似蜜
   





旁白:玉家的一场大火,令到常满师父和玉家的人各散东西,之后日军侵占东北,而师父便辗转来到上海公共租界,所谓十里洋场,醉生梦死,当时的上海非常繁荣。师父捱了一段时间,便开设了一个小摊子,总算安定下来。直到有一年--不知何故,那一年特别炎热,是上海十多年来最炎热的一个夏天,不仅是天气,连带上海的人和气氛也是热烘烘似的。然而,师父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一年不仅仅是他一生人的转捩点,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那一年正好是十九三七年……”

第六集
   
七月三十日
   
常满素素相逢不相认

   
一九三七年,常满已长大成人,辗转到上海谋生,在街边摆设一小食档维生。

   
至于素素,亦已成为上海一名交际花,周旋于上海消费场所中谋生。素、满曾多次巧遇,却未能认出对方。

   
此时,鸿渐亦以记者身份自法国回上海公干,鸿渐在火车上结识商家林一山,留下深刻印象。鸿渐抵上海后,租住常满之床位,以体验上海平民生活。金英顺随歌舞团到上海演出,其男友阿勇行刺日军失败,失去音讯,英顺遂拒绝随团到广州,独自留在上海,等候阿勇之音讯。

   
素素搭上一山,满心欢喜,与英顺共同租住常满楼下一房,素、满又常起冲突。


上圖:金英順隨歌舞團到上海演出,其男友阿勇行刺日軍失敗,失去音訊。

   
下圖:兩個女人,各有各的故事。








下载 (36.06 KB)
2007-11-26 14:58



第七集 七月卅一日
   
常满被逼结束食档

   
常满被素素之美貌所吸引,常讨好素素藉以追求,但素素不把常满看在眼内,只视他为斗气对象。

   
素素巧遇鸿渐,并未认出其身份,只惊讶他与鸿鹄相貌极相似,对他产生好感。

   
常满周转不灵,欠下周身债,被债主取去其食档一切用具,常满被逼结束食档,心情恶劣,英顺睹状,婉言安慰之。

   
常满偶然遇见素素对一山投怀送抱,心中妒忌万分。

   
鸿渐不值常满怀才不遇,替他做一专访登在报纸上,一山看见,主动找常满,出资本由他开一酒楼,常满大喜过望。

   
素素凭一首音乐,终与鸿渐及常满相认,三人兴奋万分。


上圖:素素收留英順,租住常滿樓下一房,素、滿時常起衝突,素素伺機作弄常滿。

   
下圖:英順痴痴等候男友音訊。





下载 (66.78 KB)
2007-11-26 14:59



第八集 八月一日 常满情场失意
   
常满得知素素身份后,想起前尘往事,对素素爱意更深。但素素却一心向着鸿渐,憧憬可与他重续夫妻名份,带她到法国。

   
英顺苦等阿勇,却全无音讯,欲跳黄浦江自尽又不成,悲痛欲绝。

   
常满见素素全不把他看在眼内,心情苦闷,借酒消愁,借几分酒意强吻素素,素素怒斥常满,常满心灰意冷,决专心事业,筹备常满楼开张。

   
英顺失意之余,到书社任裸体模特儿,常满发觉,加以阻止,对她安慰一番,素素睹状,不自觉地生出醋意。

   
英顺到常满楼协助常满,遇一山,感到一阵怪异的感觉。

   

第九集 八月二日 鸿渐揭穿一山身份

   
阿勇被日军追捕,逃到常满楼向英顺求助,英顺在常满及素素相助下,带阿勇逃至火车站,阿勇欲乘火车离去之际,日军突掩至,杀死阿勇。

   
英顺自阿勇死后,出奇地平静,但却心神恍惚,常满悉心照料。一日,英顺从梦境中记起一山是杀其全家之日军,告知常满,常满不信。

   
鸿渐觉查到素素对他之情意,遂明言对她只有姐弟情,素素伤心不已,之后更发觉到常满对她之态度转为极度冷淡,心情更恶劣。

   
鸿渐揭穿一山乃日军之身份,群众大感不满,要求结束常满楼,常满左右为难。

   
常满失意之余,与素素同病相怜,互相体谅对方之苦况,关系好转。

   
鸿渐被日军跟踪,躲进常满楼,偷听到一山策划八月十三号轰炸上海。

第十集 八月三日 英顺杀一山

   
鸿渐把日军炸上海一事写成文稿,未及发表,已被日军逮捕,鸿渐被捕前,将文稿交予常满,嘱他拿往报馆发表。

   
素素往求一山放鸿渐,反遭一山羞辱一番。

   
常满恐受牵连,把鸿渐之稿件焚毁,而鸿渐在狱中受不住酷刑而低头,写下悔过书,才被释放,日军以鸿渐之悔过书大事宣扬,鸿渐因此被一直支持他之人所鄙视,鸿渐亦深为自己之懦弱感羞愧,避见常满等人。

   
英顺惨遭一山**,悲愤之余,参加暗杀组织,终成功杀死一山,却被日军所捉,遇鸿渐,向他求助,鸿渐胆怯,未敢相助。

   
常满与素素发生关系,二人决一同离开上海,时英顺亦被救出,与常满同行,但素素为照顾鸿渐而与众人失散。

上圖:常滿開解英順。

   
下圖:英順參遭一山(駱應鈞飾)**,常滿安慰她。






下载 (60.16 KB)
2007-11-26 15:01





8BT48CcD.jpg (36.06 KB)
下载次数:1
2007-11-26 14:58





ZlJGn0DD.jpg (66.78 KB)
下载次数:1
2007-11-26 15:00





ZiKN9kAt.jpg (60.16 KB)
下载次数:2
2007-11-26 15:01




h5fFCOXe.jpg
8BT48CcD.jpg
8lAu9Tfq.jpg
ZlJGn0DD.jpg
3CoGDK5j.jpg
ZiKN9kAt.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幕:火红的年代

旁白:百年抗战,战事一直延续了十多年,战乱令到田园荒废,民不聊生,就算如上海这么一个大都市也不例外。而常满楼亦因打仗而倒闭,我是在战乱期间被师父收养,我的父母则在走难时被炸死,从此我便成为常满楼的第二代
……”

第十一集 八月六日 家丰爱上乔心

连年战事后,共产党统一中国,常满已娶英顺,并收养米家丰及阿才,常满楼在上海重新开张,生意滔滔,常满过着幸福安定之生活。

家丰替英顺扫街,结识少女乔心,互相留下良好印象。

素素在战乱期间沦为妓女,解放后被安排到劳教所改造思想,刚巧鸿渐是该所所长,二人相逢,无限唏嘘。素素此时已丧失斗志,对一切全不起劲,鸿渐爱莫能助。

家丰上进心强,到夜校求学,再遇乔心,被她戏弄,家丰却甜在心头。

常满到教导所附近买货时,发现素素在所内接受教导。第十二集 八月七日 常满重遇素素

常满到教导所探素素,素素却拒绝与他见面。

鸿渐开解素素,素素忆起往事。。。当年素素与常满失散,遂与鸿渐一起生活,后鸿渐投军,离开素素,素素诞下一女儿,独力抚养,但在逃难时失散,素素遂失去生趣,浑噩度日。

鸿渐查出素素曾育有一女,忙向她追问是否其骨肉,素素一口否认。

常满把重遇素素一事告知英顺,英顺鼓励常满往探访素素。素素在众人鼓励下,终重新发奋做人。

英顺往探素素,二人重逢不胜唏嘘,英顺对嫁予常满而感愧对素素,素素开解之。

素素凭优异成绩而能离开教导所,被派到舞蹈学校做杂工,巧遇乔心。第十三集 八月八日 常满鸿渐起误会

素素与乔心相处日久,二人只觉得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感情甚为融洽。

英顺怀孕,常满大为高兴,同时又得知素素曾育有一女,连忙向她追问是否自己骨肉,素素拒绝回答,劝他要一心一意照顾英顺。

国家推行公私合营,常满在鸿渐相劝下,亦交出常满楼与国家合营,常满楼因而由高级食肆变成人民食堂,常满权力被削,阿才则因加入工会而得权,常满甚为不满,与鸿渐起误会。

家丰与乔心来往渐密,感情大有进展,素素发现二人交往,答允替二人守秘密。

常满往探素素,刚巧鸿渐亦往,二人冰释误会,共同缅怀过去。

素素到乔家参加乔心之生日会,发现乔心拥有当年其失散女儿之小号。第十四集 八月九日 素素鸿渐重燃爱火

素素与乔氏夫妇对质,终证实乔心就是她的女儿,素素不愿破坏乔心家庭幸福,答允不与她相认。

英顺发现常满似对素素有旧情复炽之踪象,遂提出替素素觅一归宿,遭常满责骂一番。

常满替一老主顾炮制一席饯行宴,被鸿渐发现,指他搞资本主义,要他思想改造,常满大感气愤,向素素倾诉。

素素找鸿渐替常满求情,鸿渐拒绝,素素直斥鸿渐变得冷酷,鸿渐自我反省,感到过份,遂放宽对常满之惩罚,并由此而对素素重燃爱火。

众人齐出席乔心之毕业礼演出,常满见素素与鸿渐态度亲密,大感嫉妒,往质问素素,并坦言爱意,素素感触,说出乔心乃其女儿一事。第十五集 八月十日 乔心拒绝与素素相认

政府提出全民大炼钢运动,阿才把常满楼之煮食用具及窗框等全部拆去炼钢,连蒲公公留给常满之菜刀也不能幸免,常满阻止无力,悲愤不已。

常满找素素倾诉,一时激情下拥吻,英顺看见,心碎欲绝,欲离家出走,常满终将她寻回,但英顺已因此而小产,常满内疚不已。

乔氏一家被邢玉娟指为反革命而被捕,素素向鸿渐说出乔心是他女儿一事,鸿渐释放众人,并助他们离开上海,素素不舍乔心,揭穿二人母女关系,乔心一时间难以接受,逃避见素素。

玉娟对鸿渐因爱不遂,诬陷他乱搞男女关系,鸿渐被迫说出打仗时受伤而不能人道一事,才能洗脱罪名,素素对鸿渐同情不已,决定随他到山西发展,常满哀求她留下无效,唯依依送别二人。


旁白:春天过去,夏天复来,上海一片热烘烘的,其实四季总是这样,周而复始,人又何尝不是?虽然师父一直没有再提起素姨,但我知道,师父有预感他们总会再遇上
……”

上圖:連年戰事後,常滿已娶英順,過著平淡的生活。

下圖:戰亂中,常滿收養了阿才(黎耀祥飾)和米家豐,家豐勤奮踏實,深得常滿疼愛。

c77wmJx2.jpg

第四幕:革命无罪

旁白:转眼间又八年了,我们国家对外友好关系突飞猛进,由于形势的需要,常满楼已经恢复经营了一段时间,而且成为宾馆的附属单位。而我呢?我已经成为常满楼的大厨。师父已经退休,但仍然是常满楼的技术顾问,所以,有什么大宴会,师父总会亲自出马。我终于跟乔心结婚,有很多人也很羡慕我,我亦以乔心为荣。那一段日子是她生命最灿烂的时侯,她已经连续五年成为上海芭蕾舞团的台柱,有好几次她还代表国家出外表演,得过不少奖项。可是她始终感到遗憾,她不可以再见她的母亲。乔家现在只剩下乔医生,虽然阿心没有说出口,但我知道她始终惦记着她的亲生父亲--玉鸿渐。听师父说,玉部长和素姨已经结婚,之后被调派往山西,从此我们再没有他们的消息。正在这个时候,中国爆发出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

第十六集 八月十三日 英顺病逝八年后,常满楼重开,常满已退休,由家丰担任大厨,而家丰与乔心亦已结婚,乔心早已原谅素素,对她惦念不已。文化大革命爆发,常满被阿才指为资本家,拉他游行,遇素素亦被批斗游行,满、顺对素素之安危甚担心。阿才逼家丰参加批斗大会,斥责常满,家丰反而当众说出常满之德行,常满感动不已。素素被派下乡劳改,鸿渐送行之际,亦被红卫兵捉去批斗。心父亦被指为资产阶级而批斗,受不住折磨,自尽而死,乔心伤心欲绝。常满被困在牛棚内,受尽皮肉及精神之苦,一日,英顺往探他途中,心脏病发。第十七集 八月十四日 鸿渐乔心重逢英顺逝世,家丰只能草草将她下葬,内疚不已。常满得知英顺死讯,亦悲痛欲绝,之后,常满被派下乡劳改,家丰等依依送别。素素被派到与婵婵一家居住,众人相处融洽,素素在婵婵身上找到自己昔日影子,对她更爱护。常满被派跟随老郭学习下乡工作,老郭本感常满是负担,但相处下,二人甚为投契。鸿渐亦被指为反党坏份子,被派到河北进行劳动。乔心被其父所牵连,被归入为不良份子,受尽折磨,更被派下乡劳改,与家丰生离,二人俱万分心痛。鸿渐劳动时失足受伤,被乔心所救,二人重逢,惊喜万分。第十八集 八月十五日 素素病危鸿渐重遇乔心后,经常藉机与她见面,乔心一时间未能适应,逃避见鸿渐,但终被其真诚所打动,父女团聚。婵婵与弟妹到常满之菜田偷菜,素素制止,因而与常满重聚,二人悲喜交集。婵婵即将出嫁,心中忐忑不安,素素婉言安慰,想起自己之童年往事,别有一番唏嘘。乔心对前景失去信心,鸿渐积极加以鼓励,终令乔心重拾信心,继续练习芭蕾舞。素素突染急病,因丧失生存意志而性命垂危,常满刚收到乔心之信,以此激励素素,终令素素振奋,克服病魔。鸿渐劳役完毕,被派回上海,乔心依依送别。鸿渐决利用假期,往探素素。第十九集 八月十六日 鸿渐逝世鸿渐与素素重遇,欢喜万分,素素更带鸿渐往见常满,三人重逢,畅叙一番。家丰在常满楼内,受尽阿才之气,甚不愉快,幸乔心劳役完毕归家,夫妇重聚,另有一番滋味。婵婵出嫁,不舍家人,痛哭不已,素素亦不舍婵婵,但亦唯有依依送别。家丰与乔心往探常满,喜见素素及鸿渐亦往,素素终能与乔心相认,兴奋安慰。家丰对事业前途心灰意冷,常满开解之,劝他要发奋图强。鸿渐一家团聚后,再无遗憾,终油尽灯枯,安然死在乔心怀中。第二十集(大结局) 八月十七日 乔心家丰失散

家丰乔心对国家失去信心,决偷渡香港转去美国,常满及素素担心不已,但亦不反对,只叮嘱二人要小心。

家丰与乔心千辛万苦才抵达边境,途中乔心才告诉家丰有孕一事,家丰对乔心更小心照顾,但在罗湖边境上,二人被解放军发现,混乱之中,乔心与家丰失散。

一九九O年,乔心独力抚养儿子成人,她自己则是舞蹈团之女主角。

一日,心子带乔心到酒楼吃饭庆祝生日,巧遇从内地到该酒楼表演厨艺之家丰,夫妇重逢,仿如隔世,但因多年来二人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二人感到格格不入,心子从中撮合二人复合,乔心却始终有所保留。

到底家丰与乔心会否复合?常满与素素坎坷一生又有何结局?收看本集大结局自有分晓。


旁白:一九九七年,阿心和我重回老郭乡下,将师父、渐叔和素姨重新安葬。老郭在信中始终没有提到师父和素姨的死因,我和阿心并不想追究,但求他们在九泉之下死得冥目便是。同一年,我成功申请到香港,与阿心和儿子怀中团聚。那年常满楼终于在香港开张营业,同一年,动用了五百亿的赤腊角新机场落成,怀中便是带着他的新婚妻子,坐第一班机到欧洲度蜜月,那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常满楼和香港同时写下历史性的一页。(完)


圖片:英順病逝街頭。


rFYokgdU.jpg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關評論:

《燃烧岁月》燃点文艺火花,翡翠台少见文艺热
文艺难搅兼花钱,无线恐曲高和寡,下令浓缩成寸
五集一节,走马看花,轻描动荡离乱苦,民初剧新路向,摒弃鸳鸯蝴蝶

制造李国立式文艺热《水乡危情》出生天
八月十六日,翡翠台两线剧集同时己播映至最后两集,到二十号又将会有新剧推出接档,青春剧《恋爱快拍》和被形容为“史诗式”剧集的《燃烧岁月》即将成为过去,翡翠台两线剧集节目又要换上新装,紧随而来的是李国立一年前的一部旧作《水乡危情》和潘嘉德监制的喜剧《失职丈夫》,两个戏同样是存了“仓”一段日子才推出,《水乡危情》存仓较久,剧名“水乡”指的是香港的大澳,据说是一部爱情加奇情,也是以男女多角关系为素材迎合女性观众口味的剧集。虽然也是时装剧,但因为不是走写实路线而没有什么时间性,故当时留作存货用。如果不是杨宝玲已决定不续约,又如果不是最近翡翠台吹起刘青云热,如不是有“文艺监制”之称的李国立最近凭一部《燃烧岁月》惹起广泛注意,无线绝对不会连续推出两部李氏的“文艺”作品。

看完珍姐曾励珍的《孖仔孖心肝》,再看年青监制李国立的《燃烧岁月》,内行人便看出十几年前入行的那一代电视人与这几年入行的新一代的确是风格各异,简单来说就是七、八十年代演戏和搅戏的朋友如曾励珍、李添胜或是早两三年为亚视搅过几部十分成功大型古装历史剧的李兆熊几位,向来不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添哥和兆熊哥两位都有惊人魄力可以搅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戏,就算野心很大要传达很多或或很深奥的讯息,他们也可以应付裕如,不过电视台制作部的经验专材有限,“双李”现在已各踞高位,一个负责带领新进监制做他们的“全科顾问”,一个在无线的电视专科学校里做校长。机会是一定要留给新一代制作人的,问题是十分优秀的新进制作人,往往亦会犯眼高手低和无法控制制作上所有技术问题的毛病,这种毛病在某些“叔父辈”电视人眼中也许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年轻监制有理想、有冲劲,坚守个人风格
笔者也明白到要年轻朋友像我们这一辈踏踏实实做事几乎是没可能的,年轻人有冲劲、有理想,同时亦不似他们的长辈曾经“捱”过七零年代的苦日子,大家做起事来的作风当然有分别。年轻人不怕走偏锋尝试新路线,其实绝对是一件好事,好像在这两年才崭露头角,同样是出身无线创作部门的年轻监制韦家辉和李国立,都是凭冲劲和自信心,才会闯出名堂成为知名监制人的。作为电视剧集的忠实拥趸,眼看着经验丰富如曾励珍这样的监制至今仍在拍社会小品式剧集,而且是越拍越有生活感,能够在生活小事件里,以嬉笑怒骂形式与观众接触令观众获得某些启发;而新进年轻监制反而热中于制作大时代做背景传大道理的剧集,笔者觉得十分有趣,更加深信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做事作风。


《燃》剧效法《茶馆》写动荡时代市民苦
知道《燃烧岁月》的收视率不如理想后,笔者的第一个感觉是无法接受,到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就为监制李国立感到惋惜。原来这位年纪轻轻斯斯文文的监制是早年跟随大夥跑过一转新加坡在新加坡电视台上过班,后来又回港再签无线几位编导中的一立,再签无线后拍的剧集多数是文艺爱情一类,无线的小阿姐们,据说多数都很喜欢拍他的作品,并称他为无线“最有文艺气息”的监制,李国立果然是个文艺青年,若然不是,他也不会看中“五四”时代名家老舍的佳作《茶馆》。《茶馆》的原着利用了一个三教九流聚集空间,再通过一个中心人物串连事件,从他的角度去看一个动荡年代的人事变迁,而作者的最大创作意图其实是为平民百姓抱不平,向当权者提出控诉,要申诉当权者连年的斗争内哄,造成多少平民百姓妻离子散颠沛流离。李监制因为很喜欢《茶馆》的创作意念,结果亦企图用一种类似的表达形式,通过一个在清末乱世时跟随太监厨师做学徒的小人物常满,以他一生离乱故事来反映清末民初到中共政府几个大时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

《燃烧岁月》最初以《酒馆》为剧名时,笔者曾因为获得一些错误资料而误以为此剧是效法英文台成人口味处境喜剧片集《CHEERS》的意念而拍,后来才知道这个戏原来就是早些时候李添胜对外面提及过要开拍的“史诗式”剧集。有胆量用这种轻描淡写手法去拍电视剧,完全不搅煽情和“绰头”,李国立果真是不负他“最有文艺气息监制”之名。


剧本经技术浓缩获通过,无线愿意一试
不过,搞文艺难,搞文艺不能填饱肚子,这是我们这一辈曾参加过二十几年前青少年文社活动的文艺中年早已知道的事实。也许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不到黄河心不死吧。在我们这一辈之后,当然还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尝试再为文学为艺术寻找出路,李监制正是这种无论如何要一试,肯为自己的理想而冒险的新一代文艺青年。无线竟然会通过拍摄《常满楼》这个故事的方案,笔者亦是颇感讶异,相信李国立试向上面提供这个故事时一定经过不少力争,后来也许是因为得到一些高级监制的支持剧本才获通过。不少朋友在谈及这个戏时表示不明白为何一定要把四个不同时代浓缩至五集那么短,笔者也觉得如果每一个段落可以拍多三集左右,一定可以把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近五十年的动荡年代交代得更完整,也就是说《燃烧岁月》不应该是一个二十集戏而应该拍三十集。事实上如果李国立不是用一种走马看花尽量作侧面描述的手法去创作,又用分段形式来加速剧情时空进展,《燃》剧的材料足可以拍六十集戏。我们不难看出李监制一定曾为这个戏废寝忘食花尽心血,据说他还是由创作到布景、道具、服装和演员造型等大小事务全部亲力亲为的,用了这么多心机搞一个剧集当然亦不会只打算拍二十集,看来《燃烧岁月》的剧本一定曾经得“上头指示”先经过“技术性浓缩”才会变成一部只有二十集长的剧集,这是制作预算的问题,也是剧集对象数量多寡的问题,无线虽然不想阻止监制开戏时大胆新尝试,但仍未开放到可以任监制花公司的钱去作各种尝试的程度,而结果亦证明了无线高层的顾虑并非多余,像《燃烧岁月》这种剧集毕竟是不够“大众化”。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台夕照”新文学式浪漫恋曲挑战传统道德观太监娶贵人
蒲公公林尚武人人问出处舞台闯萤幕古典外型细致演技
十集战乱文革背景戏监制花尽心血身兼数职求最佳效果
廿余岁演员努力扮老刘青云罗慧娟凭天份演逆来顺受老人心境


面对战乱离合无奈创作诚意可贵胜《今朝》
前面提及年轻监制有时会犯“眼高手低”的毛病,其实不一定是他们“学历不够”或是“学艺不精”。笔者所指的“手低”主要是指年轻监制多数会高估了电视台的制作诚意也高估了一般电视剧观众的欣赏能力。“手低”的意思也许应该解释为“资源不足”的意思。李国立想通过《燃》剧去描绘清朝灭亡后,中国经历过的五、六十年动荡岁月,野心实在很大,不过电视台结果未能做到得失不计的全力支持,而多数观众的反应亦是只觉得此剧“特别”得来一截截的没甚么“戏味”。《燃》剧推出前后,很多人都拿它来与韦家辉为亚视搞的《还看今朝》比较,比较之下多数人还说《还看今朝》拍得好,说韦家辉果然是个人材,已为亚视争回面子……。不过,真正有用心去看戏的人士,自然不用因为亚视以前的时装剧制作差劲就过份渲染《还看今朝》的成绩,评论一部剧的好坏不应该受环境因素左右,笔者就道出了《还》剧剧本不少失败之处,并未因为它是在亚视制作而不是无线出品而给予“人情分”。同样地,我看《燃烧岁月》亦未因为它被过份浓缩的二十集菲林减弱了“戏味”而认定它拍得不好。其实《燃烧岁月》可以说是无线自有清末民初背景剧集以来,剧本取材最有意义最有内涵的一个戏,完全“破”了以往民初剧只拍爱情悲剧、家庭惨剧的婆妈模式,是电视制作首次真正用诚意去探讨战乱政变对民生造成的惨痛影响,首次在电视剧里正面承认历史洪流为中国人带来的无助和无奈。记得当年麦当雄在“丽的电视”(亚视的前身)主政时,也曾有过一系列以民初“五四”时代做背景,试写那段中国人社会进入破旧立新阶段时代人情世态的《浮生六劫》和《大地恩情》,不过当时这两个戏的主要着眼点仍是几段发生在动荡时代的爱情故事。


新旧搭配演五集精致浪漫恋曲蒲公公出色
作品曲高和寡未获得多数人接受对一个真正艺术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是绝不会有影响的。只要获得一个知音人,花去的心力就不会白废。笔者特别偏爱李国立处理“金台夕照”一段的独特手法,一个进宫三年未见过皇帝一面的“过气”贵人和一个小太监的故事,在清朝灭亡后,同被邻人视作怪物,结果这一对可怜人因怜生爱,再凭爱而产生力量冲破传统道德观的藩篱和障碍,携手步向新生共创未来,一段非常“五四味道”的新文学小品式恋曲,用一个无线旧人观众熟悉的龚慈恩加一个电视观众完全不认识的舞台剧演员林尚武来演绎,以新配旧,观众感到新鲜但又不觉得陌生,李监制用这个搭配来演蒲公公和玉生烟两个带出全剧情节的人物作为一个序曲,原来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这样安排的。李监制的意思是,清末民初背景的剧集在翡翠台来说,已是全无新鲜感可言,所以他千方百计找寻新脸孔,希望能为“金台夕照”一段戏加点“新”的感觉,好不容易才碰上来自演艺学院的两位朋友林尚武和刘玉翠,刚巧他们亦愿意以部头形式签无线尝试在荧幕演出的滋味(两人中刘玉翠已拍过电影“庙街皇后”),由他们两人去演“金台夕照”里蒲公公与童素素童年两个对全剧有重大影响的角色,结果竟然有非常好的效果,刘玉翠演绎童年时代天真刁钻的素素那份纯朴无华是不带半点矫情的,看她的演出令人有炎夏喝冰冻冷饮的舒服感觉。有林尚武这种角色的生角在今日的电视圈里更是数不出几个,细致的演绎加温文尔雅充满书卷味的外型,像他这种气质的男演员恐怕要追溯回到三十几年前的国粤语片电影圈才找得到。至于今日的电视圈,也许只有一个刘松仁才会追得上林尚武的强烈“古典味”。虽然在《燃》剧播映至高潮时林尚武曾数次以真面目出现荧幕和参加庆功宴助宣传,让大家看到看他的“现代样”,但笔者总觉得这个突然从舞台闯进荧幕的演员是不属于现代的。


下半截战乱文革戏场景道具服装处处考究
现实生活的艰难无奈令多数人都不愿意经常在电视剧或电影里再看贫穷清苦的一面。多数人都习惯了逃避现实喜欢看金堆玉砌的电视剧或电影,最热衷于与主角人物一同发黄金美梦。现在李国立把国内由日军侵华到文化大革命时那段凄苦日子,尽量以不加也不减的尺度显现在荧幕上,得出的结果可能是中年观众不愿看也不忍看,年轻观众则以怀疑态度来看认为洗牛粪和用手来执恰粪便的情节只是经过夸张渲染的戏剧效果。其实,李国立拍下半截“火红的年代”和“革命无罪”共十集以文化大革命做背景的戏真是花尽心血,无论找寻外景场地、服装、布景、道具等显然都经过监制和工作人员仔细考究和配搭。就连在文化大革命进行期间每一个场景里应该有什么标语字句李监制都注意到。


演员化妆出问题中年一段太老尾段亦不妥
然而,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李监制虽然是尽了所有力量,十集文化大革命做背景的戏仍有不妥之处。例如几个重要演员刘青云、罗慧娟、邵仲衡和邵美琪在“火红的年代”和“革命无罪”两段的化妆有问题,两个女主角素素和英顺明明与常满年纪相若只有几岁的差距,即是说在“火红的年代”一段开展时她们都像常满一样只有四十岁左右,但罗慧娟和邵美琪在这段戏里却是摆出老态龙钟的样子把中年妇女演到像个老婆婆。罗慧娟甚至把眉毛也涂白,也不知是何道理。到“革命无罪”一段戏展开时,罗慧娟的老态反而减了一截,就算剧情写她因为下乡做农务而身体比前健康,也不能令她白发变回黑发吧?


刘青云与罗慧娟成全剧动力娟妹曾叫苦
罗慧娟在《燃》剧招待会里曾对记者提及,拍这个戏时十分辛苦,一来因为时间太急逼无法好好研究做老角时的演绎方式,二来因为刘青云太忙,很多时她要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头做戏假作对面有个“常满”站着与她配戏。还有另一个惨处是监制要求甚高最细妙之处也要“执正”,既要赶戏又要做到最好当然是特别辛苦。还幸刘青云和罗慧娟两个都是无线青春派演员中天份特别高的“实力一族”,由他们两个来负责带动十集文革背景戏的主线戏,两个明明只有二十余岁的年轻演员,竟然亦演绎得出置身动乱时代中年人和老年人对悲欢离合逆来顺受的那份无奈。


煽情剧观众较多花尽心血未能打动观众
很可惜,一个编、导和演各方面都花掉不少心血才能面世的戏,结果未能打动多数观众的心,不似那些煽情长剧一样吸引到他们晚晚追看,看后还要再三“讨论”剧情。虽然吃力而不讨好,如果换转笔者是李监制,我可能会把《燃烧岁月》的创作意念用来写一个反映这个动荡年代的小说。如果写成小说,就一定不会曲高和寡了。

八月二十日无线推出存仓多时的《水乡危情》原来是曾丽珍一年前辅助由星返港不久的年轻监制李国立所拍而非珍姐监制的作品。由于《燃》剧口碑甚佳,无线才会突然推出《水乡危情》。

(完)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zhangs_wh看剧集之《燃烧岁月》

作者:zhangs_wh
来源:163TVB明星联盟
时间:2005/04/12 13:10:55

从中文剧名很难看出剧集与食有关系,故事从少年常满(陈国邦饰)父亲因饥饿过度被馒头噎死、弟妹被狼叼走开始,到常满(刘青云饰)的养子兼徒弟米家丰(郑伊健饰)于九七香港回归之际在香港开设常满楼为止,二十集的篇幅以五集为单元分成四部分,其中金台夕照以张勋复辟为大背景,侬爱他似蜜以八一三为大背景,火红年代和革命无罪以公私合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为大背景,故事借主人公常满的经历反映出中国将近百年的世事变迁,从最初一家人吃饱的奢求到最后一家人团聚的结局,过程里不乏颠沛流离,也不少沧桑变换引发的感慨万遍,最终留给后一代的不是创伤后遗症,而是迎接全新未来的信心。

二十集的长度相对于一百年的历史会不会过短?燃烧岁月的历史背景为整个故事发展提供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影响主要角色方方面面出现的变化,但它并不是整个故事的重心所在,历史背景比如解放后的部分,主要还是用来凸现他们在逆境里相互扶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重心是常满和童素素(罗慧娟饰)之间的故事,刻意分成的四个部分正好是两人生命中的四次相遇,金台夕照时两人初相识,侬爱他似蜜是两人相恋,火红年代中两人重逢又分离,革命无罪里两人在几次分离重逢后一起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也许就是基于这个原因,两人各自生活没有交点的部分基本被跳过或者用回忆方式一笔带过,而这些一笔带过和跳过的情节,又让剧集的很多段落都颇为紧凑,剧集在编排构造剪辑等等方面都花了不少心思。

认真用心是看完整部剧集后的一个感触,也未必整个故事场景等等方面没有纰漏处,但监制李国立无疑是用相当严肃认真的态度在拍这部剧集,一些细小的环节比如解放后使用简体字标语,他都注意到了。文革和改造期间的某些行为现在看来也会觉得滑稽可笑,如果拍时稍不注意都有可能让这些行为看起来更加滑稽可笑,甚至会出现TVB剧在涉及大陆内容时常常会出现的有意无意的奚落与嘲笑,也许这部剧里监制最大的功劳就在于力图从客观角度甚至是努力从积极方面来讲这个故事。

虽然认真也还是会觉得有些遗憾:主角常满与他师父蒲公公(林尚武饰)都是烹饪高手,剧里却少有美食特写镜头,加上食与烹饪方面内容嫌不足,即使换成其它行业,对故事也没有太大影响,本来可以成为剧集的一个特色的地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拍出多些特别来。此外侬爱他似蜜部分,故事有些凌乱松散,加上玉鸿渐写悔过书的一段实在拍得太过潦草,可能要算是四个部分里拍得最差的一部分。

剧本给演员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发挥空间,除了角色年龄跨度大外,还包括有许多大段台词以及一些简单却很有深意的对白,编导提供的这些空间都充分显示了他们对于演员相当的信心,也确实,这部剧里演员表现相当突出,连一贯不觉得以演技见长的邵仲衡(饰玉鸿鹄和玉鸿渐)、郑伊健也都表现突出,有不少值得圈点之处。除四个主角刘青云、罗慧娟、邵美琪(饰金英顺)、邵仲衡外,林尚武也非常抢眼,尤其是蒲公公的自傲亦自卑,相当见功力。燃烧岁月故事里的感情线无论是蒲公公与玉生烟(龚慈恩饰),还是常满与童素素、常满与金英顺、童素素与玉鸿渐,或者是米家丰与乔心(陈慧仪饰),都不含缠绵悱恻成份,表面上的波澜不惊下又都藏有暗涌无数,造就了相当多非常精彩的内心戏,就象英顺发现常满对素素余情未了伤心不已,面对常满时又在刻意避讳,极力掩饰;常满码头送别决定与鸿渐一起去山西的素素,两人的对白也仅是围绕保重身体、写信,翻来覆去的几句大体相同的话,却完全藏不住两人离别在际的依依不舍以及不得不分开的无奈。。。

九零年燃烧岁月在翡翠台播出,有时候也真是不得不感慨:是不是只有在那个年代,TVB才有胆量拍摄一部这样基本不可能得到好收视的剧集;是不是只有在那个年代,TVB才会出现如此不顾市场的剧本与监制;是不是只有在那个年代,TVB才培养如此多可以游刃于各个年龄层各类角色的演员。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0 14: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芳的《燃燒歲月》截圖地阯:


http://www.myemage.com/V20/Pretty/Album.aspx?AlbumID=6297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0 22:21:57编辑过]
P.S 地址已失效(2009.01.01)


[ 本帖最后由 Connie 于 2009-1-1 15:15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8 1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test
 楼主| 发表于 2009-1-1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無線生涯 點點滴滴 TVB编导陳志江
沒有公司內幕 沒有藝人緋聞 只有工作里程 有趣軼事片段
以下文章所有内容皆转自:http://hk.myblog.yahoo.com/listerchan

關于『燃燒歲月』(有刪節)

燃燒歲月
網誌分類:劇集區 | 網誌日期:2008-10-31 10:17

完成了蜀山傳奇,離開了蕭笙叔和楊紹鴻之後,我加入了李國立那組, 被委派協助衛翰韜導演, 拍了燃燒歲月. 這劇是由四個單元組成, 每個5集, 各有一個獨特故事, 合共20集.我們負責的是第一個單元, 此劇的陣容相當鼎盛. 劉青雲, 羅慧娟, 邵美琪, 邵仲衡,林尚武, 劉玉翠, 鄭伊健, 陳慧儀, 陳國邦, 龔慈恩, 黎耀祥,....當年我們常說, 群星拱照李國立.

此劇我們拍得好辛苦, 因為好多演員的'合約'關係, '檔期'關係, 故務必要在短短的一個月內, 完成頭5集的拍攝.需知每劇的第一個階段, 都是最難拍的, 猶其是第一集, 每劇的成敗, 通常都是這集最關鍵.一般來說, 拍頭幾集可用的檔期, 都是特別多的, 要慢工出細貨,打響頭炮.而那時偏偏我們就是要在那麼急趕的情況下完成它, 更別忘當時的我, 是第一次當頭round的助導, 所以壓力很大, 困難重重. 到現在仍清楚記得, 我們是在90年的5月1 日開工, 到了5 月31日,便全部完成, 外景加廠景, 一個月內合共開了24組, 當時也算是一個紀錄.

我們的監製李國立先生, 是一位很有熱誠, 很有才華, 很有魅力的領導人, 他的要求很高, 為了追求完美,經常會改變主意,但是, 他的手下, 包括我, 很多時, 都只是口裡抱怨, 但骨子裡都對他異常拜服, 往往都盡力去完成他的要求.因為他的經驗, 他的最後決定, 都是合情合理, 都是最深受認同的.當時我曾向他抱怨, 為何這劇會咁趕,實在太辛苦了,但他說, 這劇是'不合理'地趕, 對我們是有些不公平, 但這個辛苦是值得的, 因為將來, 你最記得的, 一定會是這劇. 他沒說錯, 這些年來, 每次我給我的同事, 助手, 分享我的助導生涯時, 都以曾在這樣急趕的情況下而完成這劇,引以為傲.

除了可以跟李國立學習, 這劇帶給我最大的回憶,回報, 就是跟了一位好好的導演, 衛翰韜先生.在當助導的生涯中, 我一共跟過三個導演, 第一個是楊紹鴻, 第二個是趙崇基, 他就是第3個, 也就是最後一個.呀韜是一個稍為肥胖的人, 可能與其本身也很喜歡煮食有關 (我之後也常到他家黐飲黐食), 他永遠笑口常口, 很難才會讓他生氣, 他對下屬相當友善, 我覺得他就好像一個笑口佛爺, 跟他的相處非常愉快. 而我在無線第一次親自操刀拍攝, 能有這個難得的實習機會, 就是他給予我的.作為一個助導, 下一個目標當然是希望成為導演, 如果在助導的生涯中, 能有偷師, 甚至實習的機會, 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就算如何辛苦也是值得呢.

燃燒歲月帶給我的回憶很多, 其中一樣不可不提的, 就是藉著此劇, 讓我跟一位當年仍是新晉的演員, 日後成為了很好, 很好的朋友, 他就是到了今天, 仍然是很有童真的鄭伊健.

[ 本帖最后由 Connie 于 2009-1-1 15:2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琪迹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美丽琪迹-邵美琪国际影迷联盟 ( 10014773 )

GMT+8, 2025-4-30 0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