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寶貝計劃》的可愛BB Mathew獲提名最佳新演員,有人質疑BB有何演技可言。 BB的演出確是要靠一班工作人員精心捕捉,加上剪接、特技,才有令人滿意的效果。是否因為這樣就不應有提名呢?其實不止嬰兒,電影裏面有很多演員可能都是非專業的,我們稱為「本色演員」,內地稱為「綠色演員」。 這些演員在戲中靠的不是演技,他們都是在演自己,全憑導演用心捕捉其神髓,甚至把某些他們毫不在意時的表情和反應借用在不同的戲劇場面中。 他們可能根本不知在拍什麼,在電影完成之後,看了才驚嘆電影製作的奇妙。 過去在金像獎頒獎禮及其他國際影展中,都有不少「本色演員」得獎。評審們是不應理會製作過程是怎樣,只要拍出來的效果好就可以。 有不少得獎演員是「一片明星」,拍了一部戲,得了獎,從此在影圈消失,也有些轉做其他角色,但不成功,原來他們只能演自己。 電影就是這麼一回事,不管戲中人是因為什麼而演得好,只要演得好就是。 BB Mathew在電影公司填報的資料上是「新演員」,第一輪的一人一票是按金像獎提供的資料小冊投票的,完全符合遊戲規則。BB為何得到提名,是否這就代表投票者不夠專業?筆者有另一種看法。 質疑者用的是一本正經的批評角度,筆者反而認為BB得到最佳新演員提名,是投票者幽影壇現狀一默。 或許在一眾新演員中,他們選不出認為名副其實的人選,就用他們手中的一票,給新人水準不高的現狀來一個諷刺。放下批判心態,多用幽默角度,看事物會有點不同。 郭繾澂 |